透光的藍色連廊玻璃,夢幻而神秘,自然順暢地連接起上下的空間,讓各層空間彼此互有關聯,互不打擾。
迎接了自己孕育的第二個生命后,鐠冉搬到了這座層疊新居,在這里,她最深的感受是空間和親密關系的重新排列組合。這里不僅成為她與世俗繁蕪拉開了些許距離的庇護所,也成為她追逐極致自我的堅固載體。
設計師張萍把鐠冉家下沉二層的地下空間構建成人氣十足的的地下會客廳。紅褐色沙發和一側的黑色小型置物臺分別來自Vibieffe和Cassina,可愛兔子造型座椅來自Qeeboo,左側的酒紅色小沙發來自Arketipo。此外,抱枕和毛毯來自Hermès,米色格紋地毯來自Norhor。
當然,這一切也取決于在設計之初,設計師張萍并沒有著急馬上著手設計,而是從主人的生活出發。去她當時的家里做客,與孩子們打成一片,了解長輩的生活喜好,去體會她對生活的感受、對特定器物的熱愛、對日常的理解,在各方面與煙火氣相關的生活解讀中,探索鐠冉一家與新空間聯結的通道。
主人,鐠冉(左)。設計師,張萍(右),尚層設計院設計總監,同時也是張萍設計事務所負責人,張萍是私宅全案設計流程的開創者,在她的倡導之下的宅邸設計,性格空間被渲染強化,同時張萍自己也是非洲藝術的收藏家。
鐠冉的興趣十分廣泛,家里處處都透露著她對新事物的探索,從潮玩手辦、專門用于滑雪器具收納的櫥柜到不同產地咖啡豆的瓶瓶罐罐陳列都是她的“心頭好”,也是她的精神自留地。在與自己的相處中,鐠冉絕不會虧待自己,即便是晉升為母親,鐠冉的好奇心也從未消餌。
"充滿陽光,慵懶而浪漫"這是主人對"理想國"的描述。后來,客廳便成了她的“理想之地”,在這里感受如暖島般的愜意。張萍利用空間動線的魔法,將傳統用于社交會客的一層客廳變為僅供家人共處的空間,到訪的朋友和家人都可以自在地享受屬于各自的空間。淺灰色沙發和深灰色沙發椅均來自Baxter,綠色沙發來自Cappellini,一側的木質小桌子和深紅色椅子來自B&B Italia,黑色書架來自Raysonic。
她笑稱自己很愛熱鬧,她和愛人對具有“沙龍”性質的會客廳心生向往。搬進這個家之前,他們與朋友聚會時,通常會尋找市里時髦的咖啡店和茶館,或者直接打包行李,選擇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民宿住上十天半月。而搬進新家之后,地下二層便成為了“鐠冉的客廳”,朋友們的到來,讓原本幽閉的地下室被神奇地構筑成熱鬧且具有社交功能的會客區。
自然光與景觀弱化了地下二層的幽閉感,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充滿情深意境的靈感在這一方空間中迸發。酒窖、圓桌餐區、開放式島臺在地下二層應有盡有,讓到此的朋友們完全放松。餐桌上的吊燈和墻上的壁燈均來自Visual Comfort & Co,餐桌和餐椅分別來自Moooi和Frag,墨綠色沙發和黃色椅子均來自Baxter。
動線的分離讓地下客廳區隔于上面的家庭生活區,成為相對獨立的會客區,酒窖、圓桌餐區、開放式導臺的設置可以讓到此的朋友們完全放松。設計師張萍考慮到這種社交并非常規的會客,還帶有沙龍文化的溝通性質,所以她也為溝通、想法的交流碰撞設置了渲染浪漫的空間。
從餐廳到客廳,從客廳到外院,光線穿過玻璃門,隨著時間肆意流淌,在各個區域流動無阻,刻畫著大家庭的印記。一層的廚房區域,島臺橫亙在中央,盡頭就是通向院子的玻璃門。室內的食材和室外的花草,它們的變化更替一起見證了季節的循環往復。廚房的整體定制櫥柜來自Nobilia。
天窗和側窗將光線引入,加上綠植遍布,弱化了幽閉感,非常規的地下空間理念拉近了地下空間與自然的關系,為思維開拓了空間格局。很多次,鐠冉不經意地就從夜晚的幽靜中聽到了清晨的鳥鳴,在這里,時間的流逝很容易被忽略。
一家人時常坐在這里,等待夕陽的光線配著樹影一點點灑進來。餐桌上方的吊燈來自Aromas,木質餐桌和紅色餐椅分別來自Bonaldo和Frag。
女主人鐠冉與她的一雙兒女在花園里嬉戲玩耍。
地下一層安置了活動室,充滿了童趣與天真。木質書架、黑白格紋沙發、木質書桌均來自意大利,品牌分別是Poltrona Frau、Arflex和Pianca。
張萍認為,邊界的劃分并不是以完全的隔斷來實現的,在自由通透的整體空間中,通過合理的空間分層與布局,可以達到一種彼此區分卻又交融的自在狀態。透光的藍色連廊玻璃、自然順暢地連接起上下的空間,讓各層空間彼此互有關聯,但又不會互相打擾。
綠意盎然的地下空間是現實版的“綠野仙蹤”。盤旋的樓梯迂回在綠植中,創造出極富韻味的圖景。天窗和側窗將光線引入,加上遍布的綠植,弱化了空間的幽閉感,非常規的地下空間理念拉近了地下空間與自然的關系,開拓了空間格局。很多次,屋主不經意地就從夜晚的幽靜中聽到了清晨的鳥鳴,在這里,時間的流逝常常被忽略。
二層的書房窗外,一年四季會更換無數種顏色,有時是翠綠,有時是木黃,有時是土灰……隨著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是色彩將書房與自然相連接。書桌和黃色扶手椅分別來自HC28和Camerich,置物架來自意大利的Pianca。
用空間容器重新梳理家的親密關系,消除家庭成員之間隔閡的同時,又可以讓他們保持各自的獨立。張萍發現,中國人在邊界感上有很神奇的兩面性:在與家人的親密關系中,邊界感幾乎消失;但是在社交關系中,邊界感又會變得異常明顯。因此,在地上的家庭空間設置中,她略微強化了個人空間的獨立屬性特質,保證了與自己相處的空間;而地下的客廳設置在努力消除界限,可以讓朋友達到完全的放松。
兒童房和老人房都集中在二層。女兒房間內的大多數家居單品來自Roche Bobois羅奇堡,包括床、床頭柜和吊燈,注入了一份專屬于巴黎的浪漫和夢幻。右側的衣柜來自Royana,臺燈來自Moooi。
三層及以上的區域是主人的專屬空間。主臥窗前的黑白格紋小沙發來自意大利的Cassina,灰色地毯來自Jingart。
主臥浴室內的浴缸正對著一方天窗,實現了看著星星享受泡澡的心愿。大理石洗手臺來自德國的Villeroy & Boch,純白色浴缸來自美國的Kohiler。
浴缸的一頭便是鐠冉的化妝臺。木色置物柜來自Raysonic。
現代都市社區的生活方式漸漸讓鄉村鄰里間的熟悉感消失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場景好像永遠地被留在記憶中的“桃花源”里,獨棟的空間形態更是疊加了距離和隔閡。而利用空間的魔法,讓鐠冉在家中便得以擁有親密關系的構建契機。
冷灰色渲染出一道有質感的連貫背景。這個小空間是一處心靈庇護所。點上香薰,宅家看書,一整天都不會無聊。主臥的床來自Meroni & Colzani,Bourdon 系列床品和Rhomb蓋毯全部來自Celso de Lemos。床頭的黑色吊燈來自Visual Comfort & Co。
張萍將傳統用于會客的一層變為僅供家人共處的獨屬空間,移至地下的社交空間則間接地拒絕了尷尬產生的可能,朋友和家人都可以自在地享受屬于各自的空間。鐠冉對這個空間的評價很特別:“在這里,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隔離在家的時光更讓我感到興奮。”她覺得張萍的設計讓這個家脫離隔離的“孤島”,變成了一個融合多維空間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