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麗的家 AD STYLE | 2022.05.26
奇居巧屋
荷蘭設計師夫婦Kiki van Eijk (右)和Joost van Bleiswijk(左)坐在Joost設計的Sketch Bench長椅上。 兩位設計師的創作領域十分廣泛,無論雕塑、家具、燈具或織物,他們都秉持深植于自由思考的制作方式,以游戲和即興創作為基礎,同時也具備技術和材料方面的精深知識。
材料與動手造物的單純樂趣、有誠心但無意圖的自由嘗試,對同為設計師的Kiki van Eijk和Joost van Bleiswijk而言,是本能與天性。這對荷蘭設計師夫婦已在世界各地的畫廊及博物館展出作品,包括與愛馬仕Hermès、Moooi和St. Louis等品牌合作的設計。 無論雕塑、家具、燈具或織物,兩位設計師都秉持著深植于自由思考的制作方式,以游戲和即興創作為基礎,但同時也具備技術和材料方面的精深知識。這種極富創造力的視角化為設計精神,指引Kiki和Joost對一座19世紀末的荷蘭農舍完成全面改造。 它是一座大跨度雙坡屋頂結構的舊屋,兩人于2013年購入。
本Joost設計的Protopunk邊桌, 出自Maarten Baas的Clay Chair特別版扶手椅,Anthony Kleinepier設計的灰色織物隔斷,及Kiki的設計的Roselace地毯。背景中,墻上裝點 著Kiki設計的名為“Memories of a Panorama”的提花織錦掛毯。
以向上延伸的斜角支撐構件加固,加以纖細的黑色金屬橫梁, 幾乎像建筑拼裝玩具,這種童心未泯又實用的設計元素,完美契合房子的原始構造。 寬敞的開放式客廳空間,以設計獨特的木梁和Joost制作的黑色金屬橫梁作為支撐結構。這讓他們得以移除過去安裝得過低的橫梁,拓寬空間,拉升高度。壁爐兩側設有多個開窗,室內氛圍溫暖而舒坦;地暖可為整座房子供暖。
20多年前,Kiki和Joost在埃因霍溫設計學院學習期間相識,此后他們一直留在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在兩人的新工作室(1000平方米)的建造計劃循序成形之際,他們決定同步將更多心思投放于家庭生活,尋找一個更適合兩個年幼兒子成長的地方。
兩位設計師在家中都有各自的工作空間。Joost鐘愛復古舊物, 這件木制文檔抽屜柜是他找到的古董家具,用于存放他的繪畫和素描手稿。
在埃因霍溫郊區初見這座山墻式屋頂的農舍時,他們甚至無法進入屋內,因為原建筑年久失修,墻壁破裂得搖搖欲墜。但這難不倒 Joost,他的設計向來不乏解構與機械元素,“他對于尺度和體量有直覺式的理解,他能看出空間的潛力,知道可以做些什么。”Kiki說。
現代風格的黑色金屬樓梯間由Joost設計。
這座初建于1890年的農舍曾經局部被燒毀并于1909年重建,它是典型的荷蘭建筑,有紅磚、小窗口、被漆為黑色的百葉窗以及三角形 高屋頂等特征。“荷蘭本地有大量天然黏土材料,所以在荷蘭,磚塊是很傳統也務實的建造材料。”Kiki解釋說。房子位于一片自然保護區內, 工作日不允許汽車通行,居民除外。
廚房的墻上排列著多年來收集的盤子、版畫和繪畫,有些來自過往旅行,有些是朋友們所贈。木制櫥柜是Joost于2004年設計的 No Screw No Glue櫥柜的原型, 目前有與Moooi合作發布的黑色版本在售。吊燈是Joost和Kiki在倫敦發現的復古燈具。
或現代或復古的物件與家具混搭,體現著這對夫婦的創意風格,二人極富創造力的視角引導著他們改造并設計著這個家。 家中工作室里,有復古木制文檔抽屜柜以及畫架。他們常在這間工作室里涂鴉和繪畫,畫架配備輪子,所以Kiki可以在任何位置畫畫。剛搬進這所房子時,兩人在eBay和拍賣網站上淘來各式各樣的物品,填充空曠的空間,因為這里比他們以前的房子足足大了5倍。
Kiki設計的提花 編織掛毯名為Memories of a Panorama,是與位于荷蘭蒂爾堡的紡織博物館Textiel Museum合作制作;Joost設計的No Screw No Glue餐具柜的原型,這款木柜目前收錄在Moooi的產品系列中;出自Maarten Baas的黏土落地燈;以及一幅出自Sander Wassink的拼貼畫。
由于房子被列為歷史遺產,有些元素必須完好留存,尤其是內部的木梁。以前木梁在結構上與外墻相連,但安裝得很低,切斷了空間, 而兩人希望將上半部分的空間改造為二樓。Joost和建筑師發揮荷蘭人的獨創思維,構想出將新木梁與舊結構銜接的方法,以向上延伸的 斜角支撐構件加固,加以纖細的黑色金屬橫梁,幾乎像建筑拼裝玩具。這種童心未泯又實用的設計元素,完美契合房子的原始構造,既捕捉到了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精髓,也讓他們能加建渴望的樓上空間,將臥室和浴室安排在傾斜的屋頂下。在樓上,每間臥室都有一個天窗,可以在睡覺前仰望夜空中的星光。臥室外細長而開敞的走廊也像閣樓空間,他們從走廊可以隨時看到樓下的狀況。
Kiki和Joost多年來收集的各式動物形狀陶瓷器皿, 包括Marcel Wanders為Alessi設計的儲物罐。墻上的藝術品是Klaas Gubbels的畫作。
出自AnthonyKleinepier的綠色隔斷。黑色長桌是Joost設計的HeavyMetal(重金屬)系列,采用50毫米的鋼條材料制作。墻上的裝置是Joost設計的Frame in Frame發光體。中間低懸的金屬吊燈是他為Moooi設計的Tinkering吊燈的原型。
這座有4間臥室和3間浴室的房屋中,最特別的亮點包括面向后花園的躍層玻璃門窗,那是他們在獲得許可后沿著后墻開辟的。在荷蘭 漫長的冬季里,這些新添的現代結構容許更多日光進入屋內,同時室內得以與室外貫通,空間感更舒坦,也讓花園成為房屋本身的自然延伸。在約1500平方米的花園中,家里每個人各有偏愛的角落和玩樂空間。一條石板路曲折地穿過草本植物花園,繞過果樹,通往隱匿在灌木叢后面的大樹屋,或是引向藏在綠植間的蹦床。花園是Kiki的靈感寶地,她的菜園曾啟發了她設計的織物系列,她的壁毯作品也多是呈現荷蘭的田園風光,其中有幾幅也掛在家中各房間。由Joost設計的戶外披薩烤箱則是周末時的聚會區,家人和朋友齊聚,享用悠閑午餐。
臥室設在傾斜的山墻形屋頂下,舒適可愛,夜晚時可以透過天窗仰望星星。
喜歡做飯的Kiki和Joost設計了沐浴著陽光的明亮廚房,而且廚房也連著后花園。古董物件和木桌,與白色臺面、藍綠側面的現代廚房中島并無違和。坐在高腳椅上,他們可以在島臺區吃東西,和正在準備餐食的人聊聊天。
在房子每一處, 家具和藝術品的混雜形成隨性灑脫的折衷風格,多數家具是他們自己制作的,或者是朋友的作品, 讓人更有親密感。 花園景觀及這對夫婦設計的雙層玻璃門窗。
Kiki和Joost都喜歡在家工作,每周至少有一天如此,因而家中工作室的設置實屬必要。兩人各有自己的空間,可以持續沉浸于設計項目,但節拍比在他們的制作工作室里更輕松閑適。兩位設計師的個性反映于他們家中的小細節:從可以坐下來閱讀或吃東西的角落,到墻上切分出的置物柜架,都散落著擺件、書籍或插滿鮮花的花瓶。與傳統無異的是,壁爐設在房屋的中心部分,安裝在一道從地面直達屋頂的 寬長立柱的底部,為樓上樓下的空間補充熱量。夜晚,這家人喜歡圍坐在壁爐邊,讀故事書,或者在晚餐前放松片刻。
主臥浴室中特意保留了原始的裸露磚墻,水槽是新的,臺面下的底柜則是用古舊家具改制而成。
在房子的每一處,家具和藝術品的混雜形成隨性而灑脫的折衷風格,也更有親密感。多數家具是他們自己制作的,或者是朋友的作品。 只有少量奇巧的古董家具除外,比如廚房的白桌上方的金屬吊燈,或是曾經用在荷蘭萊頓植物博物館的古董抽屜柜,它現在來到了Joost的家中工作室。未丟失的純真、實在的質感與意外驚喜,都直觀地顯示于他們收進家中的物件,顯示在超出尋常的燈具,如Joost設計的 Protopunk邊桌,出自Anthony Kleinepier的古怪織物隔斷,Marc Mulders的畫作,Kiki因植物的啟示而設計的地毯,以及他們最愛的Hans Wegner搖椅。這個家吸引人在其中停留或游走,在每處角落找尋新發現。
廚房是新與舊的匯合。開放式空間內有許多主 人珍愛的寶物,各處小角落擺放著器物、花草和書冊。
一條石板路曲折地 穿過草本植物花園,繞過果樹, 通往隱匿在灌木叢后面的大樹屋, 或是引向藏在綠植間的蹦床。花園是Kiki和Joost 的靈感寶地。 一家人在自家花園度過很多時間,培育蔬菜,在樹屋上玩或是與朋友們相聚。插著鮮花的花瓶是Kiki設計的Soft綠色陶器,桌子是她利用其工作室的殘余材料制作的,四周的花園座椅家具來自Hay。
從這里去往埃因霍溫的市中心,騎單車只需15分鐘,而他們的工作室也只相隔10分鐘的距離。但最有趣的是,這片郊區毗鄰文森特·梵高曾居住過的紐南(Nuenen)小鎮,梵高正是在紐南畫下其名畫《吃土豆的人》。如Kiki所說“:梵高肯定曾經在我們這座房子周圍的田野間漫步,也許因此得到靈光乍現的頓悟,甚至曾在這里畫畫。”對這兩位擁有藝術精神的設計師及他們的孩子而言,這是一種深具力量的遙遠聯結。創意之火在代際之間傳遞,從未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