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AD STORIES | 2022.08.19
光影之彩
Rana Begum,她的創作模糊了雕塑、繪畫和建筑之間的界限,她的視覺語言取材于城市景觀以及傳統伊斯蘭藝術和建筑的幾何圖案。使用極簡主義的抽象語言,將空間和視覺經驗提煉成有序的形式。圖為她與全新裝置作品No.1141 Zigzag
建筑空間、幾何形態、光影變幻是貫穿藝術家Rana Begum創作旅程的關鍵詞。面對這個位于東倫敦的新社區,Begum希望自己的公共雕塑能夠鼓勵住在周圍高層住宅里的人步入他們鮮有踏足的公共空間,自然而然地互動起來。歷經兩年半的磨合與協作,Rana Begum的手稿終于變成了現實。我在陽光普照的清晨見到了這件特殊的戶外作品《捕捉色彩(Catching Colour)》。數十團色彩斑斕的“云朵”懸浮在空中,金屬絲網的質地和體量讓它們看上去龐大而輕盈。此時,Begum的最新個展“Reflection on Colour”也在倫敦Cristea Roberts畫廊展出。展出的是Begum在過去五年中的創作,是她對形式、光線和顏色之間互動的研究的延續,其中包含她首次嘗試的版畫、小型雕塑和大型裝置等。“我曾經畫過很多建筑空間,光線涌入時,總是有明有暗。
來自Mesh系列的三座小雕塑,編號為No.1135、1136、1137。其主要材質均為帶有粉末涂層的軟鋼。軟鋼本身是現成品,Rana一直喜歡探索現成材料的非常規使用和呈現。
起初我研究了光線和形式,以及光線如何影響形式,然后是顏色,及一種顏色如何影響另一種顏色。”Rana Begum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創作興趣所在,她發覺自己很難專注于某一件事,但卻對“變化”本身無比著迷。她在實踐中漸漸找到了由幾何、抽象、重復等元素編寫出的藝術語言,更將光“變”成了她創作的重要材料之一。與現代主義建筑先驅勒·柯布西耶對“光”的推崇不謀而合,她把人們的專注力歸功于“光”,有了光才有了變化,而這種下意識中對光和變化的執著是她創作的內在動因。Begum把“云朵”的顏色定為暖色系,讓其與四周色彩鮮艷的高層建筑相呼應,這樣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陰云密布,色彩和光影之間的互動都能顯得從容不迫。“這個項目我現場考察了足足十次之多,因為它整體的復雜程度尤其高”。一方面,這里被高樓環繞,作品得能夠滿足觀者高低迥異的視角;另一方面,這里地處風口,必須在結構上和耐受性上承載倫敦極端天氣的要求。在漫長的協作過程中,藝術家因現實而妥協在所難免,但Begum特別強調藝術家絕對不能放棄原本的想法,不能有違創意的初衷。Begum的堅韌性格與她的成長經歷緊密相關。她在孟加拉出生長大,8歲時和全家一起搬往英國。
Rana的最新展覽展示了她對版畫創作的嘗試,她又將二維的版畫轉換為三維的小型雕塑,用不同的比例和材料來探索形狀的互動方式。該作品屬于Mesh系列,編號為No. 1135。
她的大家庭中一共有三個女孩和兩個男孩,男孩們不會被要求去做飯、打掃衛生,而這卻是女孩們“與生俱來”的責任。她敏感地意識到這點,并勇敢地拒絕去做那些以性別來分配的工作。她的舉動讓父親感到驚訝,但也正因如此,成年后的Begum不會受到性別慣例的束縛,更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創作表達。除去藝術家的身份,Begum也是一位單身媽媽。疫情期間,她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兼顧藝術創作,她為此感到過壓力與孤獨。但也就是那個時期,她開始使用水彩進行創作,一層層顏料,一抹抹筆觸,悄無聲息地療愈著她的心。她畫畫的時候,孩子們就在旁邊寫作業,安靜的陪伴讓彼此心中都生長出了溫柔的力量。《捕捉色彩》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剛柔并濟”呢?這團團簇簇的“云朵”看似脆弱卻無比穩固,看似尖銳卻彼此伸展,看似刺眼卻整體和諧,Rana Begum通過這件雕塑,給個體和社區帶來了一種由內向外自然散發的凝聚力。